• 帮助中心

  • ADADADADAD

    2017年考研专业课中医综合大纲汇总[ 其他 ]

    其他 时间:2022-09-12 18:30:42 热度:1℃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热门推荐:2017年考研报名时间、报名入口专题

      新东方网校推荐:2017年考研政治、英语、数学课程!!点击进入免费试听>>

      2017年考研专业课中医综合大纲变化:中医临综(内科学)1

      2017中医临床综合大纲已于2016年8月15日公布,新大纲涵盖了2017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试卷构成、考试方向、考查重点,小编通过2017考研中医临综大纲与2016考研大纲之间的变化进行详细分析,从而帮助同学们更好更快的掌握到17考研的复习重点,下面就为同学具体来分析考纲中到底都有哪些变化。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

      【内科学】考纲变化

      (一)总论

      结合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进行复习。

      (二)各论

      1.下列常见内科病证的概念、沿革、病因病机、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分证论治、转归预后、预防调摄及临证备要。(将2016考纲要求的研究进展改为临证备要)

      感冒、咳嗽、肺痈、肺胀、哮证、喘证、痰饮、血证,心悸、胸痹心痛、(增加:心衰)不寐、郁证、癫狂、痫证、痴呆、胃痛、痞满、呕吐、泄泻、痢疾、便秘、腹痛、胁痛、黄疸、积聚、鼓胀、头痛、眩晕、中风,水肿、淋证、癃闭、腰痛、(调整顺序:关格)消渴、痹证、痿证、内伤发热、(增加:自汗盗汗)虚劳、厥证、关格、瘿病。

      2.下列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

      肺痿、肺痨、自汗盗汗、噎膈、呃逆、痉证、疟疾、遗精、耳鸣耳聋、颤证、阳痿、肥胖、癌病。

      3.下列病症的概念、病因危机、临床表现、治法、方药等方面的比较鉴别。

      将2016考纲中“下列病证的比较鉴别“改为:3.下列病症的概念、病因危机、临床表现、治法、方药等方面的比较鉴别。

      删除文字:中医内科病证的概念、病理、临床表现、治法、方药等方面互相之间存在相似而又相异之处,正确地加以比较、鉴别对于提高中医理论、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1)感冒与温病早期。

      (2)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

      (3)风寒感冒与风寒咳嗽。

      (4)风热感冒与风热咳嗽。

      (5)风热咳嗽与肺痈。

      (6)肺痈与肺痨。

      (7)哮证与喘证。

      (8)实喘与虚喘。

      (9)肺胀与咳嗽、喘证、痰饮。

      (10)肺胀与心悸、水肿。

      (11)肺痨与虚劳。

      (12)苓桂术甘汤与甘遂半夏汤治疗饮停于胃。(删除)改为如下:

      (12)自汗与脱汗、战汗、黄汗。

      (13)相同病机,导致不同血证。

      (14)相同处方,治疗不同血证。

      (15)胸痹与真心痛。

      (16)胸痹与胃痛、胁痛、悬饮。

      (17)惊悸与怔忡。

      (18)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

      (19)癫、狂、痫证。

      (20)中风、厥证、痫证、痉证。

      (21)中风之中脏腑与中经络。改为:中风之中经络与中脏腑

      (22)刚痉与柔痉。

      (23)暑厥、气厥、蛔厥。

      (24)头痛与眩晕。

      (25)诸痛的部位、性质、特点与辨证论治。

      (26)引起昏迷的常见病证。

      (27)以下列方药为主方治疗的病证:龙胆泻肝汤、温胆汤、柴胡疏肝散、归脾汤、金匮肾气丸、失笑散(删除)、藿香正气散、葛根芩连汤和血府逐瘀汤。(增加:血府逐瘀汤)

      (28)噎膈、反胃、梅核气、呕吐。

      (29)呃逆与干呕、嗳气。

      (30)泄泻与痢疾。

      (31)干霍乱与腹痛。

      (32)腹痛与疝气、肠痈。

      (33)胃痛与真心痛。

      (34)急黄、胆黄、瘟黄。

      (35)虚证黄疸与萎黄病。

      (36)积证与聚证。

      (37)鼓胀与水肿。

      4.下列病证的转化联系

      (删除文字)中医内科病证发生后,由于失治误治,往往转化成另外病证,只有清楚地认识到病证之间的转化过程、相互之间的联系,才能正确地诊断和治疗。

      (1)感冒与咳嗽。

      (2)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

      (3)肺痈、肺痨、咳嗽、喘证、哮证与肺痿。

      (4)哮证与喘证。

      (5)咳嗽与喘证。

      (6)咳嗽、喘证、痰饮与肺胀。

      (7)肺胀与心悸、水肿。

      (8)胸痹与心悸。

      (9)心悸与不寐。

      (10)泄泻与痢疾。

      (11)活人败毒散与葛根芩连汤治疗痢疾。(删除)

      (12)痢疾的预后与转归。(删除)

      (11)呕吐与反胃。

      (12)胁痛、黄疸、积聚、鼓胀在病理上的联系与转化关系。

      (13)鼓胀常见合并症的诊治。

      (14)淋证与癃闭。

      (15)淋证、癃闭与水肿。

      (16)消渴与中风、胸痹。

      (17)消渴常见合并症的诊治。

      改:消渴的常见合并症。

      (18)头痛与眩晕。

      (19)头痛、眩晕与中风。

      顺序调整:(20)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

      (21)肺痨与虚劳。

      (22)痹症与痿症。

      (23)下列病证的调护特点:胸痹、郁证、水肿、中风、癃闭、消渴、虚劳、痹证、胃痛、泄泻、痢疾及呕吐等。

      (23)湿、水、饮、痰相互转化在中医内科病证发生发展的意义。(删除)

      5.历代医家和医著改为:5.下列医家医著关于内科诊疗的学术思想。

      删除文字:中医内科学是随着历史的前进和医学实践的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完善的。历代医家、医著的学术思想,医学流派对内科学的理论与临床都有一定作用和意义。掌握并运用有关学说、医论旨在更好地了解历史沿革,指导临床实践,提高医疗水平。

      (1)历代医家在内科学发展中的主要成就。(删除)

      (1)《医学心悟》论咳嗽病理。(改成:病机)

      (2)《医学正传》论哮与喘。

      (3)《证治汇补》论肺胀。

      (4)《景岳全书》论血证病理。(改成:病机)

      (5)《血证论》论治血四法。

      (6)《先醒斋医学广笔记》论治吐血三要法。

      (7)《金匮要略》论胸痹。(顺序提前)

      (8)《医学正传》论九种心痛证治。

      (9)《四明心法》论吐酸病理。(改成:病机)

      (10)《医宗必读》论治泻九法。(改成:泄)

      (11)《景岳全书》论痰与饮、泄与痢的异同。

      (12)刘河间论痢疾治法。

      (13)《金匮要略》论胸痹。(顺序提前)

      (13)《医宗必读》关于积聚分期论治。

      (14)《内经》、《丹溪心法》、《景岳全书》关于眩晕的论述。

      (15)《内经》张仲景、朱丹溪、王履、张景岳、王清任等论中风病因病理。(改成:病机)

      (16)《外科正宗》论瘿病。

      (17)《丹溪心法》、《景岳全书》、《医宗必读》论水肿。

      (18)《内经》论痹证。

      (19)《内经》论痿证。

    2017年考研专业课中医综合大纲汇总.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热门标签:
    ADADAD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