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中心

  • ADADADADAD

    2016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议论文试[ 其他 ]

    其他 时间:2022-09-12 15:37:52 热度:1℃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2016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议论文试题及答案(8)1

       课文翻译:

      唉!国家盛衰的原由,虽说是天命,难道不是出乎人为的吗?推考后唐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以及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了。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并告诫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助建立功业的;契丹,原先与我结盟为兄弟,可是燕和契丹都背叛我们晋国而归附了梁国。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啊。给你三支箭,你不要忘了你父亲的心愿。”庄宗接受了箭而把它珍藏在太庙里。以后出兵作战,就派遣侍从官用猪羊祭品上供,到太庙向晋王祷告,请出箭来,装在织锦的袋里,让人背着走在队伍的前面,等到胜利归来再把箭放回庙里。

      当庄宗用绳子捆上燕王父子,用匣子盛着梁国君臣的首级,送进太庙,把箭放回先王灵位之前,向他报告成功消息的时候,他意气的旺盛,可说豪壮极了!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时,一个人在夜里一呼喊,叛乱的人就四处响应,庄宗慌慌张张向东逃走,还没遇到叛军,士兵们就已溃散了。君臣们互相看着而不知投奔何处,以至于割下头发,对天盟誓,眼泪流湿衣襟,这又是多么衰弱啊!难道是因为得天下艰难,失天下容易吗?还是推究他由成而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为的原因呢?《尚书》上说:“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益处。”忧虑勤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可以使自己丧命,这是自然的道理。所以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普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争;等到他衰败了,几十个乐工就能挟持他而导致身死国亡,被天下人所耻笑。看来祸患常从细小的事情里发展起来,聪明勇敢的人多被自己溺爱的人和事所累,难道仅仅是乐工的事吗!为此作《伶官传》。

       一、选择题

      1.北宋诗*新运动的主要是()

      A.苏轼

      B.欧阳修

      C.王安石

      D.韩愈

      2.本文得出了怎么样的反天命历史观,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A.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忘身

      B.民本思想

      C.关心天下百事

      D.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

      3.“满招损,谦受益”的名言最早出自()

      A.《论语》

      B.《孟子》

      C.《左传》

      D.《尚书》

      4.下列论说中属于史论的是()

      A.《答司马谏议书》

      B.《寡人之于国也》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谏逐客书》

      二、填空题

      1.欧阳修,字__________。

      2.北宋诗*新运动的是

      3.欧阳修的作品集主要有

      4.在本文中,作者提出的论点是

      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2.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3.请其矢,盛以锦囊。

      4.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5.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6.智勇多困于所溺。

      四、翻译下列句子

      1.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忘身。

      4.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5.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6.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五、简答题

      1.《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伶官”指什么人?这种人和文章中提到的后唐庄宗有何内在联系?

      2.《五代史伶官传序》使用了哪些史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六、分析题

      阅读《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这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1.这段文字是要说明什么样的观点?

      2.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论证上述观点的?

      3.这两个方面构成什么样的关系?

      4.最能体现这种关系的两句话是哪两句?

      5.这里的论据属于哪种类别?

      参考答案

      —、1.B2.A3.D4.C

      二、1.永叔

      2.欧阳修

      3.《欧阳文忠公集》

      4.“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

      三、1.推究

      2.祭祀

      3.取出

      4.这里泛指绳索;用木匣装起来

      5.全都;不能,无法

      6.迷恋的人或事物

      四、1.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的心愿

      2.当他俘虏了燕王父子,用带子捆绑起来,把梁国君臣的人头盛在盒子里……

      3.倘若忧虑劳苦,就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只能够断送自己。

      4.天下的英雄都不能和他相对抗。

      5.杀身亡国,被天下人讥笑。

      6.祸患常常是由一些小事累积形成的,而智慧和勇气往往被他迷恋的东西所困扰消磨。

      五、1.伶官指在宫廷中授有官位的演艺人员。庄宗灭梁后,宠用伶人,纵情声色,朝政日非,后庄宗终因伶人作乱而国破身亡。

      2.这篇文章引用了唐庄宗宠幸伶人而招致灭国忘身的史实论据,总结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忘身”以及“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历史经验,指出一个王朝的盛衰兴亡,主要决定于人事,表现了作者作为历史学家和政治家的卓特识见。理论论据是《尚书》中的“满招损,谦得益”。

      六、

      1.说明国家的兴盛衰败主要取决于人事,即文中所说“皆自于人”。

      2.两个方面:一是后唐庄宗兴国的史实,一是庄宗覆亡的史实。

      3.构成对比关系

      4.“可谓壮哉”和“何其衰也”。

      5.属于事实论据。

    2016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议论文试.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热门标签:
    ADADAD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