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中心

  • ADADADADAD

    初二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 其他 ]

    其他 时间:2022-09-12 13:58:56 热度:1℃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初二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1

      这篇关于《初二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是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俨yǎn然 阡陌qiān mò 髫tiáo 诣yì

      间jiàn隔 问津jīn 此中人语yù云

      点拨:注意多音字“间”“语”的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沿着。

      (2)仿佛若有光。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类。

      (4)悉如外人。 悉:都。

      (5)具答之。 具:详尽,详细。

      (6)问今是何世。 世:朝代。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具言:详细地说出。

      (8)皆叹惋。 惋:惊讶、惊奇。

      (9)便扶向路。 扶:沿、顺着。

      (10)及郡下,诣太守。 及:到。诣:拜见。

      (11)处处志之。 志:做标记。

      (12)欣然规往。 规:计划。

      (13)未果,寻病终。 未果:没有实现。

      寻:随即,不久。

      (14)后遂无问津者。 津:渡口。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便要还家。 要通邀,解释为:邀请。

      4.辨析下面加点词的古今义。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山穷水尽的地步。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各种运输事业的总称。

      (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

      (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5)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充足,不够。

      5.请写出出自本课的成语,并解释其意思。(至少三个)

      (1)成语:世外桃源。

      意思: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成语:豁然开朗。 意思:形容由狭窄昏暗-变而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后突然明白。

      (3)成语:无人问津。

      意思:比喻没有人过问或尝试。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描写桃花林优美景色的句子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内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表现桃源人精神风貌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表现桃源人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的句子是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觉得这种景象非常奇怪,又继续往前走,想找到林子的尽头。点拨:重点理解“异”“穷”等词。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土地平整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明净的水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点拨:重点理解“平旷”“俨然”“属”等词语。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点拨:重点理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词语。

      (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他们)自己说祖上为躲避秦朝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点拨:重点理解“妻子”“邑人”“绝境”等词语。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点拨:重点理解“何世”“乃”“无论”等词语。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渔人“访问桃花源”的两段。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届。阡阳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间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巨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桃花源记》的作者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着名诗人。【第22课 短文两篇】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馨xīn 苔tái 鸿儒rú 案牍dú 蕃fán

      淤yū泥 濯zhuó 清涟lián 亵xiè玩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出名,着名。

      (2)惟吾德馨。 馨:香气。指品德高尚。

      (3)可以调素琴。 调:调弄,指弹(琴)。

      (4)无案牍之劳形。 形:形体、身体。

      (5)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蕃:多。

      (6)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涤。妖:美丽而不端庄。

      (7)亭亭净植。 植:立。

      (8)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

      (9)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少。

      (10)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宜:应当。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陋室铭》中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陋室铭》中从反面写陋室主人高雅脱俗的生活情致的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爱莲说》中从生长环境表现莲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爱莲说》中从体态香气方面写莲正直、芳香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5)《爱莲说》中写莲的清高风度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爱莲说》中高度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句于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点拨;“牍”、“淤”、“濯”“涟”“亵”等字字形较复杂,容易写错。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丁)。

      点拨:重点理解“惟”“馨”等词浯。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点拨:重点理解“丝竹”“乱”“案牍”“形”等词。

      (3)何陋之有? 有什么简陋的呢?

      点拨:此句句式为宾语前置,翻译时要调整词序,使之符合现代汉浯习惯。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出白淤泥而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点拨;重点理解“染”“濯”“清涟”“妖”等词语。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只可以远远地欣赏却不可贴近去玩弄啊。

      点拨:重点理解“观”“亵玩”等词语。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明说过。

      点拔:重点理解“鲜”“闻”等词语。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牡丹的爱好。人该是很多了。

      点拨:重点理解“宜”“众”等词语。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1.默写《陋室铭》全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默写《爱莲说》第1段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陋室铭》的作者是唐朝文学家刘禹锡。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2.《爱莲说》的作者是北宋(朝代) 哲学家周敦颐。 【第23课 核舟记】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器皿mǐn 罔wǎng 贻yí 八分有奇jī

      箬ruò篷 糁sǎn 峨冠guān 髯rán

      楫jí 篆zhuàn 壬戌rén xū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为宫室、器皿、人物。 为:做,指雕刻。

      (2)罔不因势象形。 因:顺着,就着。

      象:模仿,指雕刻。

      (3)尝贻余核舟一。 贻:赠。

      (4)高可二黍许。 可:大约。

      (5)其两膝相比者。 比:靠近。

      (6)佛印绝类弥勒。 绝:极。 类:像。

      (?)矫首昂视。 矫:举。

      (8)神情与苏、黄不属。 属:相类似。

      (9)珠可历历数也。 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10)其人视端容寂。 端:端正,正视。

      (11)其船背稍夷。 夷:平。

      (1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盈:满。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 解释为:弯曲

      (2)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 解释为:横放

      (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通拣 解释为:挑选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2)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3)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窃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

      点拨:注意“罔”“箬”“篷”等字的字形。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

      点拨:重点理解“罔不”“因”“象”等词语。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许多胡须的是苏东坡。重点理解”峨”“冠”“髯”“为”等词语。

      (3)苏、黄共阅一手卷。

      苏轼和黄庭坚一起看一幅横幅的书画卷子。

      点拨:古代汉语数词后往往省略量词,翻译时要补上。

      (4)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 点拨:重点理解“比””卷底”等词语。

      (5)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那个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点拨:重点理解“视端容寂”“若……然”等词语。

      (6)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大概是挑选桃核中长而窄的刻成的。

      点拨:重点理解“曾””盈”“简”“修狭”等词语。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核舟记》选自《虞初新志》,作者魏学,字子敬,明朝文学家。【第24课 大道之行也】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jǔ能 睦mù 男有分fèn

      货恶wù其弃于地

      点拨:注意多音字“与”“分”“恶”的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人不独亲其亲。 亲:以……为亲。

      (2)男有分,女有归。 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归:女子出嫁。

      (3)货恶其弃于地。 恶:憎恶。

      (4)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造反。 作:兴起。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与通举 解释为:选拔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大道之行”具体表现在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三方面。

      (2)希望全社会亲如一家的句子是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3)希望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的句子是男有分,女有归。

      (4)希望社会能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句子是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点拨:重点理解“与”“信”“修”等词语。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因此人们不单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单抚育自己的子女。

      点拨:重点理解“亲”(第-个“亲”意思足“以……为亲”,第二个“亲”指父母)的意思。

      (3)男有分,女有归。

      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

      点拨:重点理解“分”“归”等词语。

      (4)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白己谋私利。

      点拨:重点理解“恶”“弃”等词语。

      (5)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样奸邪之谋不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点拨:重点理解“兴”“乱”“贼”“作”等词语。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大道之行也》一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这部着作是儒家经典之一,共49篇。其中“礼运”部分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人名)答问的着作。【第25课 杜甫诗三首】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眦zì 搔sāo 簪zān

      逾yú 妪yù 幽咽yè

      点拨:注意多音字“咽”的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造化钟神秀 钟:聚集。

      (2)决眦人归鸟 眦:眼角。

      (3)会当凌绝顶 会:终当,终要。

      (4)浑欲不胜簪 浑:简直。

      (5)老翁逾墙走 逾:越过。

      (6)三男邺城戍 戍:防守。

      (7)二男新战死 新:最近。

      (8)夜久语声绝 绝:消失,没有。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望岳》中体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春望》中通过描写花和鸟来表现诗人悲怆心情的两句诗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春望》中最能体现诗人愁苦难解、焦虑万分的诗句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石壕吏》中表明战争惨烈的诗句是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表明战争破坏严重的诗句是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点拨:“搔”“簪”等字容易写错。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1.默写《望岳》一诗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默写《春望》一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杜甫的《望岳》写于唐朝“开元盛世”时期,《春望》和《石壕吏》写于“安史之乱”前期。

      2.杜甫,字子美,唐朝着名现实主义诗人,有《杜工部集》。

    初二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热门标签:
    ADADAD
    热门栏目